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陈胜:住农家、听民意、体民情活动日记

2013-10-15 08:13:49  来源:  作者:经济处副处长 陈胜

2013年10月8日国庆节后,我正式完成援藏任务回到部里上班,从第三故乡回到第二故乡,参加部里组织的住农家、听民意、体民情活动,使我回家的第一个工作日无比充实,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故乡的老百姓的生活,感受着普通偏远农村群众的朴实、真诚与勤劳。

我被安排住在坐苦坝村三百洞组向功强家。向功强大叔今年65岁,在村里任过副主任、副支书记,工作了30多年,家里有四列木结构的老屋,有三儿两女,孙儿孙女6人,常年在家只有老伴俩,他家的条件在村里算中等,家里喂了两头猪,十只羊,20几只鸡,老人性格开朗,曰子过得朴实勤俭。在向功强大叔家的两天生活,我切实感受到他们的困惑和困难:

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和小孩留守成常态。三百洞组有三、四十户人家,绝大部分家庭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这也是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山里受地理条件的制约,田地不多,又较分散,高低层次不同不宜机械化大面积耕作,只能靠人工原始种植,大家反应,传统种植稻谷和蔬菜不能赚钱,各家只种点自给自足的口粮,而且也是留守家里的老人在耕种,三百洞组7、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农活,身体不行干不动的只能转包给他人,年底收部分囗粮。村里没有一家企业,年轻人只有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老人和小孩留守现状是我们农村的一个常态了,但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向汉圣家只有三位老人在家常住,老母亲96岁,他老伴俩也72、73了,只有逢年过节儿女才能回家小住,离多聚少,老人盼望团聚,喜欢热闹,平常他们太需要儿女膝下子孙满堂的热闹。我们这次去向汉圣家,96岁的老奶奶特别喜欢与我们聊天,可能有很多话老奶奶不一定听得懂,可我看出了她脸上的愉悦,临别时老奶奶眼里还含着泪水,有些失落与我们挥手告别,她是把我们当作自己离家在外的儿孙们呀!我国最近是颁布了常回家看看的孝敬老人的法律,这故缘是好,但远在全国各地打工的儿女们回家的成本较高,老人们也心疼这种高成本的孝心,宁可自己孤寂些。我是真心希望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降低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家尽孝心的成本,明确外地务工人员带薪休孝心假,降低路途交通成本,少让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村头路口翘首徘徊。

二、农村家庭收入低、渠道单一、不稳定是脱贫致富的主要矛盾。三百洞组的40多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家里的田地和喂养家畜用来维持老人和小孩的基本生活。外出务工的人员又由于没有专业和缺乏技能,选择打工的工种少,大部分是做些临时勤杂工、工地小工,这样他们的收入较低,又不稳定,一个人外出打工只有12万的收入,而且还得看运气,有时还不能及时找到工作。三百洞组的外出务工人员相对打工地点比较分散,北、上、广多一些,占一半,省内较少,这样务工人员的交通成本增加了,且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联系,用工信息不畅,导致外出务工效益不高。如果通过政府或民间扶贫组织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或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用工企业参与培训和招工,尤其是组织一些本省的企业参与,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当地农民打工效益,增加他们的收入。红石林旅游是大自然给坐苦坝村老百姓的恩赐,但目前当地百姓抱着自然资源却生活在贫困中,红石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是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扶贫应遵循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扶植能给当地百姓创收、增收,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产业。红石林旅游景区若能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五A景区,当地百姓能就地、就近就业,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就不会是梦想。

三、切实落实各种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如减免农村耕地税收,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医保、低保等。很多百姓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通过这次住农家、听民意、体民情活动,我也体会到一些惠民政策在偏远的农村落实情况还不尽人意。我住的向功强大叔家里,有两个孙子,大孙子在长沙上大学,小孙女在村里上小学三年级,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对于农村的老百姓来说还是重的。小学阶段国家已实行了义务教育,但老百姓反应小学免收的只是学费,而住宿费、资料费、杂费等加起来比原来没实行义务教育的时候还要多一些,这里没包括异地择校费,有些学校的择校费都是以万元计,对于偏远农村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了。农村低保也没完全覆盖,三百洞组的向功富家是组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其妻多年偏瘫,行动不便,家里缺少劳力,就靠他一人务农支撑,比较贫困。向功富家符合低保条件,多年以来,他没享受到低保待遇,经过他多次“软磨硬泡”,去年才争取到为数不多,本应享受却来之不易的低保。村里的百姓就医也是非常困难的,村里只有一个卫生室,没有专业医生,基本药物也不全,老百姓遇上小病小痛的要跑上几十里山路,赶到乡里卫生所才能看上病,买上药。村里的老人多,向汉圣的96岁母亲喜好散步,村里没有老人活动场所,老人只有在高低不平的山路、田埂上行走。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得靠务农过日子,他们没有养老保险。这些老人也想安享晚年,但当前他们还只能靠田头地间劳作来养活自己。

四、完善抗灾害救助机制。村里的老人反应,今年79月当地没下过一场雨,田里的水稻、地里的蔬菜70%以上旱死了。当然今年的干旱是非常严重,但也反应了农村应对自然灾害的抗害救助机制还很不健全。一是水利基础设施不全,全村目前只有一个由小水塘改造成的小水库,用于生活用水和作物浇灌,储水量不大。村里近临酉水河,河宽水深,当地水资源是丰富的,但酉水河地理位置低,离村里高差有近百米,没长距离的抽水设备,一旦天旱缺水,也只能望水兴叹了。二是抗灾害救助机制不全,灾害之前没应急预案,旱灾发生不像其它自然灾害,它持续时间长,灾前预报时效较长,完全有时间应急处置,但由于没有完善可行的预案,经费设备不足导致灾害危害没能有效地控制。灾害发生时又没有科学有效的应急救助措施,没办法有效地组织救助,导致救灾没有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灾后又没有相关的政府和社会救助机制,导致农民贫困加重,今年,三百洞的老百姓基本都在吃往年的存粮。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必须改善,才可能脱贫。

五、两个愿望 。在三百洞组的两天生活体验中,我与附近几个家庭成员进行了谈心交友,普遍都表达了两个基本的愿望。一是希望有条好路,小孩上学,老人走路,进城务工,回乡探亲有条平坦路,不湿脚的路,有了路他们就有了致富的希望。二是希望都喝上自来水,全村五个小组,目前只有三百洞组算是家里通了自来水,但水量小,天旱时自来水基本没水了,水是生命之源,不能让当地老百姓望着酉水缺水。我真心祝愿当地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早点过上老有所养老来无忧的生活。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