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动态

他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2017-03-15 11:20:56  来源:三湘统战  作者:

他是当代无党派人士的一面大旗,他是千万农民称颂的“米菩萨”,他是许多人钦佩、追随的“精神丰碑”,他是深受年轻学子喜爱的“超级80后帅哥”,他是会拉小提琴的“文艺范儿”,他是排球、游泳、棋牌样样灵光的“老顽童”。

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禾下乘凉”梦: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有人说,这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

20世纪60年代初,在粮食最短缺的3年里,袁隆平亲身感受到挨饿的滋味,深切理解了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决心为几亿农民培育优质的粮种。

当时,世界经典学术中已作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结论,而当时的国际学术界也对水稻究竟有无杂种优势表示怀疑,美国、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放弃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

“外国人没有搞成功,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搞成功吗? 1963年,袁隆平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65年,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引来质疑和嘲笑。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亲手种植的试验秧苗甚至被砸了个稀巴烂。就在这种困境中,衰隆平和他的团队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继续研究,通过利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培养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再利用“三系”循环杂交,完成杂交稻的繁殖、育种和生产。

为了加快循环杂交和制种速度,袁隆平提出“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利用云南、海南的资源、气候条件,进行杂交水稻研究。1964之后的6年里,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一年三地,在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袁隆平把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称为“野败”,这是一株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天然杂交第一代。“野败”的发现,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43岁的袁隆平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地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紧接着,9年攻关,研究成功“两系法”,选育强优组合概率大大增加。随后一期、二期“超级稻”相继研究成功,亩产突破800公斤。

如今,已经进入分子研究水平的超级杂交稻研究,目标是亩产900公斤。目前,全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种植了杂交水稻,面积1.5亿公顷。有人测算,到2020年后,全球每年有2/3的播种面积种植超级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粮食2吨,每年可增产粮食2亿吨,仅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多养活8亿人口。

水稻外交家

举世公认,袁隆平的成果不仅缓解了13亿多人口泱泱大国的吃饭问题,也已成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从这一点来说,袁隆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使者——他依靠种子的威力,用丰足的粮食有力地回击了西方某些人的“中国威胁论”。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经过悉心指导,杂交水稻在美国获得了高产,其中最好的比美国当地的良种增产79%,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聘请袁隆平担任首席顾问。从那时起,一向最怕应酬也最怕记者采访的袁隆平开始像一名“水稻外交家”,不辞辛劳地在世界各地奔波。光是菲律宾,他就去过30次,让菲律宾仅用9年的时间就摘掉了“粮食进口国”的帽子。

截至2006年,杂交水稻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杂交水稻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正成为我国和平倔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杂交稻”

“曾经有人难以理解,中国的杂交水稻竟能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非常时期取得重要突破。我想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像同事的精诚团结,各地群众的密切配合,但我更想说,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我由衷地感谢党的好领导。”面对享誉世界的声誉,袁隆平却从未总结过他的“成功学说”,而是将一切归功于党的领导,“记得1964年,我最初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后,需要挤课余时间进行试验和配备助手短期帮忙,黔阳农校党支部书记管彦健同志便通知教务科,把我的课排在上午10点钟以前或下午,还调来一位教师协助我。1966年,我把试验结果写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文章,在《科学通报》第四期上发表,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立即致函湖南省科委和黔阳农校,指出杂交水稻研究很有意义,要求省科委和黔阳农校给予大力支持。这一纸文函起的作用可不小,它使我在‘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中得到了少有的顺利进行杂交实验的机会。19673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但省科委仍把‘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科研项目,拨了600元的科研经费。省农业厅同意将李必湖、尹华奇两名学生留下做我的助手。科研小班子搭起来后,省科委年年派人到学校和海南实验基地了解情况和检查工作……”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名字,“我不厌其烦摆出这一件又一件事实,就是想说明一点,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到全面推广,从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顺利建成到蓬勃发展,这每一件事都体现着党的关心和培育。我常想,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研能在国际范围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呢?就在于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实事求是的党。作为一名备泽党恩的老知识分子,我十分感谢党给予的无上荣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心里感激的话难以尽述……”

育人如育种

2004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政协提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提案。“一个13亿人口大国,如果吃饭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在袁隆平的心目中,采取自力更生的粮食安全战略才能确保中国在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确保一定的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切实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令袁隆平欣慰的是,近年来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对粮农实施直补、取消农业税、粮食最低保护价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如今,袁隆平又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亩产900公斤的三期杂交稻上,更主要的是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服务。

作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的袁隆平,他积极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献策献力,在他的倡导下,湖南省知联会在建言献策方面成果突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的声誉、贡献都己经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坚守自己的本色,朴素节俭,却从不吝昔。他几乎将所获国际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及教育和慈善事业。

“人就像一粒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在袁隆平看来,“育种”和“育人”有着相通之处,在近50年的风雨历程中,他的悉心栽培和言传身教,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才。他的弟子这样说“袁隆平精神”——袁先生是我们的人生标杆和楷模。作为弟子,我们时时受到“袁隆平精神”的鼓励与鞭策。“袁隆平精神”概括起来就是64字:“激情生活,热爱实践;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潜心研究,甘于寂寞;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团结协作,不患得失;淡泊名利,和谐发展;乐观豁达,健康向上。”其核心就是“激情创新”。“创新”是实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激情”是动力,激情源自于爱心,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这种博大的爱心就是袁先生40余年源源不断的创新激情和动力。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