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动态

知行合一的“村长教授”

2017-03-16 11:42:16  来源:三湘统战网  作者:

胡彬彬是中国村落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用三十年的时间和辛劳付出,成就了一件事:把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推向了国家文化保护战略之中;把中国村落文化的研究引入国家人文学科研究的殿堂。他被称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的拓荒者”、“中国的摩尔根”。2015年底,胡彬彬入选中组部、中宣部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20世纪80年代初始,胡彬彬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田野考察、数据采集与学术研究。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记载在历史文献上,更是鲜活地遗存于祖国大地的传统村落中。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证”和“实证”。他的田野考察行程,足以绕地球五圈。他寻访了全国4300多个传统村落,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最北去过黑龙江省黑河四嘉子村,最西到过新疆乌恰县的吉根镇托阔依巴什村,最南去过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南湾古村。他曾八上西藏,去过定结县最偏远的古日普村;七上云南,曾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村落中一待就是三十天。近十多年,他有九个春节是在村寨农户家中度过的。他被称为“村长教授”。

胡彬彬是用生命在做村落文化的保护与研究。200110月,他到湖南芷江的明山考查侗族开采明山石雕刻的历史。为寻找物证拍摄资料,他掉进了地婆溪山崖上离地七八米高的石坑里,手脚骨折,昏迷于坑中两夜三天,后为侗族猎人所救。长年奔波在田野考察的路上,饥饱不衡,起居无定,过度劳累,他身上已落下不少陈伤旧痛,但他从不因此放弃使命,放慢工作节奏。领导、同事、家人劝他不要“玩命”,他淡定地说:“父母赐我生命,农民的粮食将我喂养成人,民族的文化滋养我的精神灵魂。我一介书生,别无所能,唯此是报。如死于田野,亦死得其所。”

胡彬彬勤于学问,集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工艺美学、文物学、建筑学等方面的学识于“实证”研究,积极探索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学科构建。2009年,他创建并主持了国内首个“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2014年,他率领团队在中南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培养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与保护专门人才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从此正式步入国家人文学科领域。2015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智库名片”。20164月,与《光明日报》社联合创建了“中国村落文化国家智库”。

胡彬彬穷其所有,致力于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相关文献与实物资料搜集和影像记录、数据采集,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田野考察札记,拍下了三千多个胶卷和近二十万张数码照片,手绘了近千张村落建筑式样图。20119月,教育部社科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考察了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后,一致认为:“其所藏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实物、文献与图像资料,不但翔实可靠,且富有权威性,弥足珍贵。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方法与手段,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整体研究,是填补我国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缺陷和空白之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的胡彬彬,严于治学,恪守“唯真创新”。其著述,多为“实证”研究,均系原创,具有“补白”意义。如他曾以大量的实物为证,撰写出了《宝庆竹刻》和《湖湘竹艺》。前者确证了我国竹簧及其雕刻艺术起源于宝庆,填补了我国明清竹刻艺术流派研究的空白,后者填补了湖南地区门类艺术研究的空白。专著《湖湘壁画》,是国内第一部湖湘古代建筑和墓葬壁画的研究专著。2009年,他对在靖州三锹发现的“群村永赖碑”,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详尽考证后,发表了《靖州“群村永赖碑”考》。确证了该碑所铭,是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具有完整的立法构成要素的古代婚姻法。他曾主持申报的邵阳竹刻、滩头年画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用胡彬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日勤于实地实物考察,夜勤于文献文物考究。心血所付,唯求真理。愿我著述的每一个文字,都如我拍摄的每一帧照片一样,是诚实,也是真实的,是富有创新性的劳动。”他几乎没有过“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十三小时以上。

胡彬彬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近十年来,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课题七项、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自然保护基金项目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内重点学术期刊、CSSCI期刊、海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研究专著20多种,获省社科成果奖两次,省、市“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国家图书奖一次,专著《湘西南木雕》2006年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20135月,在“光明讲坛”发表《小村落,大文化》演讲,其文稿在《光明日报》全文刊发,同年7月,被《新华文摘》列为封面标题并全文转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

胡彬彬还常怀“家国之忧”,积极参政议政,并将其学术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的“智库”成果:他三十年为抢救保护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奔走呼吁,是国内最早提出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纳入国家文化保护战略的学者。他撰写的《关于我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思考》等调研报告,提出了“迅速组织全国性的中国传统村落遗存专项调查”、“建立传统村落的立法标准”、“制定和出台《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条例》”等一揽子建议,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直接纳入国家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之中。2012年,国家正式将“中国传统村落”纳入国家文化保护战略。20141212日,胡彬彬就“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和“立法保护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等问题,向俞正声主席作专题汇报。2013-2015年,他两次组织了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国传统村落专项田野考察,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两次发布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的相关数据,为我国现时期最具权威的国家数据。其最新调研成果《“江河流域”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与建议》,于201542日在光明日报《智库》加编者按全文刊发。

2014年,胡彬彬在《光明日报》连续发表《村落文化重建,乡贤不能缺席》、《让新乡贤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等文章,引起关于“新乡贤”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2015420日,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中,以《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为题进行演讲。201557日,受邀参加由中宣部主要领导主持的“文化茶座”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3-2014年,胡彬彬撰写了《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外来宗教文化渗透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调研与建议》、《关于提高基层民族宗教事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等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调研报告与建议呈送党中央和国务院,均被采纳,为党中央妥善解决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如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的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反恐”问题的政策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7月、8月,他先后两次就民族宗教问题应邀在中央有关单位讲学。

胡彬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他曾无偿帮助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和桑植县洪关峪做新农村建设规划;帮助绥宁县上堡侗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所有文稿材料的审改,分文不取;为了把传统村落文化引进高校,让高校文化精英零距离感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146月,他精心组织了《苗侗村落文化进中南》大型文化演出活动,湖南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亲临现场,中南大学近万名师生观看了演出,精英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成功对话。该活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30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导,并认为是“国内高校首创”、“中国高校最具活力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