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理论园地>专家视点

王延中:对如何认识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5-16 17:02:54  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作者:王延中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也是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点州市之一。我非常高兴再次受邀到大理州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地调查,并参加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总结提升研讨会。通过短暂几天的调查,我有一些感受和体会,在此,结合近几年来在全国民族地区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的情况,对如何认识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客观基础。但是,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和各民族群众心与心的交融,还需要党和政府的积极提倡和大力引导。这项工作集中表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逐步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地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过程。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工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之后,如何使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如何确保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劳永逸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这就迫切需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常规工作,时时刻刻都要抓紧。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的历史实践,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工作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实践要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更强调如何建立政治上平等的民族关系。改革开放之后,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成为关注的重点,并且出台了一大批差别化的政策。党的十八大之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同时阐明民族工作不仅要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重视,并从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创建主题、扩大参与范围、深化典型培养、加强宣传教育等角度,对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了新的概括,进一步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二、深入总结各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积极效果与特色经验

  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推动,各地区党委、政府尤其是民族地区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甚至全局性工作来对待,不仅将其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鼓励基层政府、社区和单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实践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示范区和大批模范单位、模范个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模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各地强化民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两个共同”的重要抓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立足国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理论方针和各项工作制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共同编辑出版了“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对全国特别是民族八省区和一些地、县、镇级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做法与经验进行了总结。八个民族省区各具特色,宁夏总结了“六大特色”,青海提炼出“八个探索”,西藏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发展、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内蒙古总结了自身“七大工作”,贵州突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四大特色”及成效,广西重视“五位一体”的 “五个三”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力争形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新疆近年来着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并产生一系列积极效果,云南作为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全省各地尤其是我们参观学习的大理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及整个民族工作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特色经验。其中,最突出的经验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领导的事业,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也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才能把这项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五大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加以推进。在此前提下,各地区各部门才能因地制宜,探索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从州、地、市、县到乡镇、社区、村组,各种创建模式百花齐放,促进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大理州的实践基础扎实、工作得力、效果显著,成为州一级的创建样板,是很好的典型。

  三、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需不断努力

  从对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地调查中可以看出,各地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并且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仍面临一些困难、不足和挑战,需继续努力不懈怠。

  要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大作用的深刻认识。政府主管部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理论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制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层面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些同志认为,这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有机结合,是对“两个共同”的简要概括;一些同志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同于民族工作;甚至等同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还有一些地方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地方全局性工作,将之视为对全局工作的一种简要概括。这些不同认识必将影响工作部署,亟需尽快明确指导思想,并且深刻认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做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八个坚持”的一个具体落脚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重要精神,尤其是贯彻落实关于民族工作重要精神的重要抓手;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比如,习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的两大定位,即民族工作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关键是发展。

  要准确、客观地分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不足、困难和挑战。我以前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作过一些概括,这里不再重复。只想提出一点看法,就是要抓住关键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新时代提质增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要冲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本质属性和要求,也不要把这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让这项工作和全局工作没有关系。要针对几大困难和挑战,对这项工作做好科学的调查和评估。不要把所有的工作都称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要说所有工作上的进步都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结果,也不要把这项工作和其他工作对立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三大阶段性目标: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马上就要到达这个时间节点;第二个阶段性目标是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个目标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三个阶段性目标,都有其阶段性的内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如何与这三个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非常关键,应该有长远打算。应多总结宣传各地特色经验,促进各地创建工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需要明确并处理好若干重大问题。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创建工作的核心是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两个共同”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要把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的重点既落脚到改善民族关系上,又植根于地区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持久动力。

  要高度重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内容是处理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间的关系。对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和深入,共同性和一致性内容增多或加强,各民族之间差异性和异质性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所弱化的现象要有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问题,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扎实推进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创新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必要的,但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绝不是单兵突进的教育工作,还必须根据国家对民族工作的宏观定位,在促进民族工作的实践创新上下功夫。实践的发展已经对调整民族政策提出了迫切要求,比如,在城市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分问题,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身份差异化政策与区域公共政策的衔接问题,全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整体性与特定民族地区差异化政策的协调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原则的坚持弘扬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问题等等。

  中国在处理复杂多样的民族问题实践方面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去极端化和反恐怖主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样,中国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民族理论政策的过程中,形成了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论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民族工作进一步凝练出“八个坚持”原则和“一二三四五”方针,标志着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理论认识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必将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各项民族工作带来更大的推动。这又进一步向理论界提出了深入实际、不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指导新实践的新要求。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问题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根本保证。

  (作者: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编辑:徐箐梓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