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新闻中心>时政要闻

新中国70年道路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2019-07-19 17:47:5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党的领导铸就中国道路坚强政治定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要学习苏联经验,“但要有选择地学,学先进的东西,不是学落后的东西”,不能照搬,必须走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的精辟阐发,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科学揭示,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出杰出贡献,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根本制度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开拓创新,深入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制度定型化的问题、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由“大”变“强”面临的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受了改革开放的考验,成为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坚持伟大社会革命与伟大自我革命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自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只有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和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并在不断深化发展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鲜明文化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无古人、旁无佐证,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教科书。这就决定了,中国道路的每一步拓展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困难和曲折,伴随争论和交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实践及其带来的历史性巨变,不断证明着一个真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发展完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发展完善,就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实践之源。

  人民主体彰显中国道路深远价值意蕴

  中国道路所以具有坚实的人民基础,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动员力,从直接动因上说,就是因为这条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目的;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的努力、为了人的发展。中国道路以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为出发点;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弘扬人民主体力量、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以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标准,从而为坚定道路自信注入了深邃内涵、增强了厚重底气、提供了根本依据。

  文化传承培育中国道路厚重文明基因

  中华文明所以延绵5000多年经久不衰,对今天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发展完善仍发挥着深刻文化影响作用,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因为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蕴藏着许多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正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不移把这条道路推进到新时代。

<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28px 10px;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simsun,=""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color:="" rgb(43,="" 43,=""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中华文明基因,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中华民族先哲们很早就提出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对“实事求是”作出新的阐释,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国道路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尤其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撑。锐意变革、革故鼎新的改革观。中华文明之所以最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锐意变革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传统人文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厚重的时代价值。
 (作者:包心鉴,系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