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以“四大举措”有序推动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月12日,全市已开复工规上工业企业407家,复工率达38.8%。
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衡阳市关于应对疫情支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政策意见》《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关于加强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协调安排10亿元专项信贷向疫情防控一线企业倾斜,对受疫情影响的163户客户开展评级授信。积极发挥银企对接平台作用,引导各银行机构延长企业授信期限,对部分历史经营业绩良好、但迫于疫情影响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降低5个百分点以上。全面落实就业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和社保等援企稳岗政策,对复工复产的企业,提前支付财政惠企资金。
开展专项整治。由公安部门牵头,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全市深入开展打击阻挠企业正常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哄抬物价、阻工阻劳等9大类违法犯罪行为。市县两级统战、公安、卫健等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切实加大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周边群防群治力度,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积极选派专人专班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严把企业复工复产时间关、安全关、程序关和督查关。
开辟“绿色通道”。在国省干道和重点工业园区附近高速公路出入口开辟企业生产资料运输“绿色通道”,采取护送、引导等措施,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行。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办、预约办,开辟“市内禁区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坐落于衡阳市境内企业复工复产货运车辆申报“禁区通行证”。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快速审批通道,开辟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
加大服务保障。市委、市政府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对口帮扶”制度,由39名市级领导、百名市直机关干部担任全市50家重点规模企业防疫联络员,严格落实民营企业封闭式管理。统战部门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对于企业在复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工商联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邀请知名企业家、企业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部分困难企业开展诊脉。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和行业商协会组织优势,引导开展企业互助行动。全市工商、侨联和民主党派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围绕企业复工复产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反应信息130余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