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琳(前排右一)
“履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教授两年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经历,让她有了这样一个切身的体会。
每年解决一个问题,让养老留住家的温度
从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起,“养老”便一直是张琳所提建议的关键词。
履职第一年,她提出聚焦“微型养老院”的“我国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建议”,被列为民政部重点建议。“建议提出后,相关部委对微型养老院的消防要求和准入制度作出相应调整,为开办小型养老院扫清了一些障碍。”张琳高兴地介绍道。
第二年,张琳发现市场“高端养老”“兜底养老”发展稳定,中间部分的养老供给却十分短缺,提出“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建议”,呼吁让养老服务真正“嵌入”身边。就在那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这两年,张琳每年都会前往湖南省民政厅开展调研,走访居家养老机构,并向相关消费者了解需求。“只有通过广泛调研,向不同对象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才可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养老服务模式,使得建议具有可行性,既为国家分忧又为百姓解难。”她说,“我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年推动解决一个问题,让养老留住家的温度。”
从专业出发,为特定的选题做出服务
张琳是我国第一批精算师,2018年李克强总理参加湖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就是用“保险精算领域的专家”向总理介绍了首次赴京参会的张琳。
直到现在,张琳还清晰地记得总理说的话:“保险精算好,你们要为医保、大病保险多提供支持啊!”这让张琳备受鼓舞。当年她便在保险精算领域提出了两项建议。2019年又提出了三项相关建议,其中“中国保险业跨市场风险隐患及对策建议”被中央统战部《零讯》全文刊用。
这些建议,都是基于张琳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我们集中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收集了大量资料深入进行科学分析,光是跨市场风险这一建议便是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就在关注的,其间发表了五六篇论文,最后才促成这项建议。”谈起这忙碌而充实的两年,张琳笑着说:“作为保险精算领域为数不多的全国人大代表,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特定的选题做出服务,是我作为人大代表应尽的责任”。
不断学习,在履职中实现自我价值
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意味着张琳不仅要在大会开会、闭会期间参加各项履职活动,更意味着她要牺牲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不断强化履职学习和调查研究,以确保所提出议案和建议的质量。两年的时间里,张琳代表一共提出了10项议案和建议。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她无数日夜的努力与积淀。
“她平时科研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了,全国人大和湖南人大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活动,她总是尽量安排参加,把课都安排在晚上。这两年,她基本上没有空闲时间,连看会儿电视都很少,寒暑假全都在外调研。她总说,这不仅是在履职,更是提高履行代表职责能力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一定要珍惜。”张琳的老公说道。
张琳抚摸着手中的履职手册,坚定地说:“虽然辛苦了些,但这些有意义的事情,能让我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