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多党合作>工作动态

长沙市第一医院刘激扬:百年老院也有战疫“新打法”

2020-10-14 17:10:10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杨瑞静

长沙市第一医院的格局比较特殊,它有一院三址,本部是综合医院,南院为原长沙市传染病医院,北院为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也是长沙市唯一的专科传染病医院。

始建于1920年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即将在2020年迎来建院100周年。然而没人想到,一场席卷全球的传染病疫情,正在不远处步步逼近。

2019年年底,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距离武汉仅340公里的长沙,成为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彼时,长沙市第一医院本部、南院均被指定为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北院成为唯一省市两级定点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机构。这让民革长沙市委会副主委、长沙市第一医院院长刘激扬压力陡增。

然而这位看起来非常年轻的女院长,有着一股与外表完全不符的果断风格,她带领这家百年老院,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抗击疫情期间,承担湖南省四分之一多的救治任务,治愈率达99.26%,居全国前列。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长沙市第一医院荣膺全国抗疫先进集体。

一个“大胆”的决定

2020年1月21日,长沙下着雨,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内正在转运患者,刘激扬要腾空一栋楼用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3日,北院又腾空两栋楼;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的下午,刘激扬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将北院所有非新冠肺炎患者全部转移到南院。

在确诊患者还是个位数的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样做有些大动干戈。“因为我经历过SARS、H7N9等多次疫情,我知道疫情到来之后对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在初期谁不也好判断它的走向。但作为定点医院,医院必须一开始就做好充足准备。”

疫情的走向印证了刘激扬的预判。此后的9天时间内,确诊患者的数量以人们事先无法预料的速度增长着:1月29日—2月5日,每天平均收治15人,2月2日是医院收治患者最多的一天,收治了23人。

除了腾空院区,还有一项更为复杂的任务,就是院区的改造。2003年建院的北院,至今已历经17年,“多处房屋墙体横梁开裂、吊顶垮塌,有些设备老旧。”刘激扬提到,北院在建设之初并没有按照烈性传染病医院进行设置,只有4间负压病房。

看到楼宇陈旧、设施老化、布局设置不符合烈性呼吸道传染病“三通道三区域”防控要求的北院,刘激扬一声令下:改造。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大年初三,医院千方百计调集的200名工人,下午开工到了晚上却有一半要离去,“因为他们害怕,当时病区已经收治患者,他们害怕被传染。”

面对这一现象,医院报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调度国内有名的三家建筑企业,抽调人手现场施工;另一方面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喷刷马桶,医疗副院长挽起袖子干,玻璃坏了,我们自己装。”病房改造、病床准备、设备搬运……这些工作都是刘激扬带着医院职工做完的。

三天,长沙市第一医院把一栋生活综合楼改造为传染病房,增加了145张住院病床。七天时间,3栋楼1.4万平方米被改造完成,124间病房、8个病区、300张床位准备到位。

四处“抢”物资

物资紧缺的紧张气氛伴随着整个抗疫初期。即便早有准备,储备的物资远不能填平需求鸿沟。

“越来越多患者涌入发热门诊,我们先后有669个医护人员战斗在一线,每个病区至少配备16个医生、32名护士。”在有钱也买不到物资的当时,为了守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刘激扬开始四处“抢”物资:只要得知某处有新物资要到,她就会带人第一时间赶到,去争取、协调。刘激扬还广泛动员同窗力量,全世界购买物资。“我不可能让我的医护人员在战场上‘裸奔’。”

自行筹备的物资还是不够。1月28日,医院开始向全社会发出防护物资急需清单和捐赠公告,接受各类防护物资。一封公告,八方支援。疫情期间,医院累计接受各类口罩34.4万个、防护服3.7万件、面罩及护目镜2.5万个、手套6.3万双,以及各类食品物资等。“在这次抗疫中,中国企业的实力与责任感让世界刮目相看。”

直到现在,物资的匮乏还让刘激扬心有余悸,她不想再次经历这种情绪。于是,在疫情稳定之后,她就与生产防护物品的相关厂家建立了合作机制:购买厂家的物资和储存空间,当有需要之时,厂家要第一时间保障医院的供应。

“即便再难,防护物资的筹备问题我都有把握能解决,心里有底。”真正让刘激扬感到艰难的,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

一院三址打配合

疫情初期,新冠病毒机理未明,患者病情变化很快,对所有人来说,新冠肺炎是一个陌生的疾病。

三个院区的设置,为长沙市第一医院救治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本部承担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用最短时间完成留观病例的处置;北院按照“四个集中”原则,集中收治全市所有确诊患者;南院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从一开始的8个小时出结果,逐渐缩短到6小时、4小时,为患者早确诊、早治疗争取时间。

“我们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多学科诊疗。”据刘激扬介绍,在诊疗过程中,长沙市第一医院凭借本部综合性学科优势,注重医疗救治个性化分类指导,组织多学科联合救治,同时结合孕产妇、儿童、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四类人群的不同需求,细化制定救治方案。

经过临床摸索,长沙市第一医院在国家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沙救治经验。治疗团队发现,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往往在发病第 7 至 12 天出现明显加重期,部分患者进展到重型。这段时间,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氧合指数和肺部影像学改变,早期干预治疗,避免发展至危重症。

其次,营养科专家加入到多学科诊疗小组中,根据患者收治情况先后制定两版针对性营养方案,每天为患者配送营养餐,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达到新冠肺炎出院标准,但仍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开设专门康复病房,组织一支多学科医务队伍,负责他们的后期治疗及康复工作。

应对负面情绪不松懈

即便很多压力一同袭来,刘激扬每天仍要坚持要做一件事:给每个患者发短信或通电话,告诉他们病情,以及医院整体救治工作进展。“我想让患者感受到,从每个医务人员到院长都在关注、关心他,以此来强化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

在这次疫情中,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激扬看到了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挑战着每个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收治的患者中,有整晚失眠的,有在地上打滚的,有闹着自杀的。”为此,长沙市第一医院在抗疫最开始就成立了心理关怀小组,让心理专家进驻病房,开通4条24小时心理热线。

不仅是患者,作为疫情中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医务人员也会害怕。“在一线救治工作时,他们可能不会恐惧。但当他们回到宾馆,独自一人呆在房间的时候,负面情绪就容易突然袭来。”

于是,刘激扬的短信又发到了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手机上,“你们有什么需求都可以直接跟我说。”

有人想要喝口热汤,刘激扬就联系一家爱心餐饮企业给他们做“长沙最好喝的汤”;有人说脸上有压疮了,刘激扬就找来皮肤药品……在这场“战斗”中,她不想倒下每一个“战友”,让心理专家也进驻宾馆,为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情绪疏导。

没有忽视任何一个患者和医护人员,刘激扬却忽视了自己。从大年三十开始坚守在医院,期间高烧都没有撤退,直到3月19日刘激扬才回到自己家。回家的那天晚上,她煮了两个荷包蛋,喝了口热汤,终于没忍住,嚎啕大哭。“其实我早就做好了感染牺牲的准备,当时唯一担忧的是两个孩子怎么办。”

六大任务谋新局

3 月 14 日下午2点半,长沙市第一医院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58个日与夜后,在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我们胜利了,我很高兴。”

疫情结束后,刘激扬对医院的发展有了新的谋划——依托北院,省市共建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并采取“平战结合、医防结合、医教结合”的运行模式。“预防和救治不能两张皮。”她思考的是,充分利用邻近省疾控新址的优势,全面加强双方在疾病监测、资源梯次配置、医卫培训等多方面开放共享,加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建设力度,推进医防协同一体化网络建设。

除此之外,长沙市第一医院还有六大发展任务:七个“一”,建设一个互联网医院、推动一栋新大楼使用、搭建一个院前院内急救平台、固定一个资产二维码、创建一个呼吸内科省级临床示范基地、创新全院“一张床”、制订一个“十四五”规划;二个创新,创新加速康复病房和MDT多学科诊疗;三个推进,推进传染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市共建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和医共体建设;四大重点学科,感染、神经、普外、重症学科建设;五大医学中心,卒中、创伤、胸痛、新生儿、孕产妇医学中心,创建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六大体系,加强学科建设、质量安全、人才培养、运营管理、考核评价、党建文化六大体系。

2020年,长沙市第一医院迎来建院100周年,本部的新住院大楼将投入使用。刘激扬心里也早已有了一张地图,清晰地指明长沙市第一医院的未来发展方向。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