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湘统战网>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动态

“生力军”打好创新“突围战” ——湖南高质量发展怎么看怎么干

2023-08-04 10:12:3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


调研主题

企业有活力,经济有动力。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是观察高质量发展的一扇重要窗口。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生力军”,湖南的民营企业大多生长于全省的86个县(市),或依托地理优势、或紧抓时代机遇,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深耕,向新而行。

2022年,湖南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6%。湖南县域民营企业如何破解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如何通过创新突围,推动民营经济加快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调研样本

西山下,渌水畔,千年古邑醴陵市,以其独有的县域特色,占据湖南县域经济四强一席。

在醴陵,民营企业达1.7万余家,近3年年均增长1790家,是支撑醴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据7月25日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醴陵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5.7亿元,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70位。当前,醴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改革创新当作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创新求变,正冲刺县域经济“千亿时代”。

6月27日,位于醴陵经开区的中国陶瓷谷五彩缤纷,美轮美奂。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罗新国 摄影报道

醴陵市东富工业园,湖南湖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检视产品。

1“二代接班”,守还是变?

新颖时尚的国潮风、能变换色彩的马克杯……7月24日,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落幕,醴陵企业“陶润会”展示的新款创意茶具,在展会期间广受好评。

董事长文礼却保持清醒:“叫好还要叫座。做陶瓷文创品牌,转型压力很大。”

文礼的压力,并非突如其来。这位从深圳辞职回乡的85后,其家族在醴陵瓷业声名赫赫,曾是醴陵第一个占领国内炻瓷市场、最早一批叩开欧洲市场的开拓者。

全球每4个瓷杯,就有1个产自醴陵。可近年来,国外市场复杂多变,中国陶瓷“走出去”并不轻松。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日用陶瓷企业,在经历了上一轮产能过剩的集体阵痛后,又面临互联网时代的大浪淘沙。

醴陵日用瓷出口量全国第一,但由于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利润率偏低。

“没有品牌,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文礼意识到,要把握当前国内大循环和消费升级的机遇,加快由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升级。

把握大势,主动出击。在接班家族企业后,文礼于2015年创办陶润会,专注国内年轻人市场,主攻文化创意、新零售,推动品牌升级。

“故事讲得好,更要人买单。”文礼的这一“战术调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一个十几元的普通陶瓷杯,消费者买了一个,短期内一般不会再买第二个,属于低单价、低复购产品。”文礼举例说,但一个星巴克的杯子,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有的爆款产品,可令追崇者加价抢购,提高复购率。

占领年轻人市场,是古老的陶瓷产业持续焕发活力的必然选择。

在江西景德镇,2016年开园的全国首个陶瓷文化创意园区陶溪川,聚集了2万名年轻创客,孵化出陶瓷文创品牌IP“陶溪川”。2022年,其在抖音平台的线上营收达57.6亿元,同比增长88%。

对标陶瓷产业的文创新标杆,文礼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换道超车,才能迎头赶上!

这些年,陶润会持续解锁“潮瓷”,推出自有品牌多个产品线,年销售额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并在疫情下实现逆势增长。当前,集工业旅游、研发创新、智能制造等于一体的新基地,正在崛起。

崛起,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文礼头脑冷静:“摈弃自嗨,拥抱市场,才能不断扣动消费者的心理扳机。”

记者在醴陵市调研时发现,70%以上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掌门人”交接,年轻的“创二代”企业家开始走向前台、崭露头角。

“我2012年底回国之后,向当董事长的父亲要的第一项权力,就是人事权。”时代金属总经理顾宏宇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获得父亲的极大信任和支持后,顾宏宇不负家族荣光,展示出了做大做强的勇气与魄力。

以前,时代金属专精于轨道交通零部件生产,国内的每一节高铁车厢都有其产品。随着轨道交通从大规模建设转为运营管理发展阶段,顾宏宇敏锐地洞察到,企业依托于轨道交通,但绝不能依赖于轨道交通,“我们绝不能把‘无人区’当成‘舒适区’,宁愿变革‘找死’,也不想坐着‘等死’!”

变革的事情,需要提前10年想,提前5年做。

5年前,时代金属果断开拓全新赛道,瞄准轨道装备检修市场和路外市场,从产品配件生产商转型为系统集成商,由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经历转型的洗礼,企业年产值翻了一番,去年还荣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

奔赴新赛道,伴随着剧烈的思维之变、逻辑之变。醴陵的青年创业者们,自发组织成立了朝旭学社,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创业心得,传承父辈精神。

如今,醴陵的“创二代”,正在蜕变为“闯二代”:新世纪陶瓷总经理李航引入外部资本,进行股权改革;华鑫电瓷总经理黄刚开办企业学院,为事业培养人才;振美艺术陶瓷总经理张译方拓展大企业市场,参与文化瓷品设计产销……

“家国情怀代代相传,敢闯敢拼蔚然成风。”醴陵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凌伟说,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崛起,正为醴陵谱写新的创业史。

2行业争雄,何以制胜?

7月的湖南,阳光炙热。在长沙县高桥镇,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工程现场,一条条银线携载着汩汩电流飞架云端。这个去年投产的重大项目,提升湖南供电能力约280万千瓦。

该工程使用的瓷绝缘子,正是源自醴陵制造。

瓷绝缘子,是电瓷产业的高端产品。据国家电网规划,“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建设总投资将达3800亿元。电瓷产业,由此成为我国各大陶瓷主产区争相角逐的市场。

醴陵电瓷,是当地陶瓷大家庭的“优等生”。电瓷产业占醴陵陶瓷总产值30%以上,产量占全国51%,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占全球30%。醴陵正以电瓷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世界电瓷之都”。

无独有偶。江西萍乡市芦溪县,也把电瓷当作首位产业,也提出打造“世界电瓷之都”,其电瓷产业的中低压电瓷产品份额占全国市场四分之三、国际市场五分之一。

行业争雄同一赛道,醴陵何以制胜?

“如何加强研发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道必答题!”醴陵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产业发展部部长黄小龙说。

记者在醴陵市调研时发现,近年来,不少电瓷企业把研发投入占比提升到15%,突破了一些关键环节的“卡脖子”技术。

“做创新的‘加法’,才能做好发展的‘乘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阳东电瓷总经理助理李启建介绍,企业研发的高海拔地区百万伏特特高压产品,在西藏高海拔特高压试验基地成功投入使用。针对欧美国家研发生产的一种灰釉产品,成为当地最高电压等级的支柱产品。今年,阳东电瓷正积极准备上市。

行业的痛点,就是创新的原点。

浦口电瓷制造有限公司1100千伏变压器瓷套,刷新国内技术水平;华鑫电瓷成功研发出1000千伏避雷器用瓷套,打破国际垄断……近年来,醴陵电瓷产业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获得各类专利300多件,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进而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成为醴陵民营企业的高度共识。

产业集聚,错位发展,是醴陵电瓷产业结构优化的突围之道。

位于东富工业园的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高端电瓷电器企业达30余家。它们在园区集聚、裂变:东方电瓷把产品打入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湖电电力拓展出新能源、通信等领域市场……看似毫不相关的跨界发展,实则是立足主业的开枝散叶。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醴陵,绵延千年的窑火,因创新的力量,被点得更亮。

醴陵市科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征介绍,醴陵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智能化改造等给予资金奖补支持,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真金白银”。

近3年,醴陵市累计兑现奖补资金近2300万元,近100家陶瓷生产企业引进安装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全产业链能耗下降15%以上;176家花炮生产企业的涉药工序100%实现机械化生产;陶瓷、烟花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超过70%,在全国位居前列。

两大传统产业作别“手工时代”,由作坊式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转型。2022年,陶瓷、烟花产业产值增速分别增长5.1%和14.9%。

如今,醴陵已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100%。

向新而行,“新”潮澎湃。《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醴陵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7位。

3缺钱缺人,怎么破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掣肘。尤其是乡镇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融资渠道单一,抵押担保手续复杂,导致融资成本增加。

如何破题?记者来到醴陵市船湾镇寻找解题思路。

在欧辉服饰崭新的生产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繁忙而有序。半年刚过,企业订单已满。

两年前,欧辉服饰建设新厂房,需要融资贷款。董事长欧阳建辉正愁短时间周转不出资金,当地银行主动找上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3天之内就拿到了100万的信用贷款。”欧阳建辉说,企业仅凭诚信纳税记录和手机银行操作,就能快速申请贷款。贷款不仅低息,还可随借随还。

服饰是醴陵的特色产业之一。船湾凭借职业服装这一细分产业,书写小镇传奇,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定为“全国职业服装名镇”,在全国独占鳌头。

民营企业奔向高质量发展,蕴含着难以承担的创新风险与成本,需要政府给予靶向施策、关键支持。

醴陵市纺织服饰产业商会会长欧阳立新介绍,船湾镇有50余家服饰中小企业,资金链条比较脆弱。当地为企业量身定做“服饰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有效疏通了资金“堵点”。

个体工商户及微型企业可选择“微捷贷”;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有“云链保理”;企业有出口贸易融资需求可选择“湘汇贷”;企业购买或建造厂房有“厂房贷”……这些金融服务放低担保门槛,创新抵押物品,企业融资就像逛超市选产品,“雪中送炭”,真正解了急难愁盼。

近年来,醴陵市服装行业产值由30亿元增长到83.2亿元,其中职业服装占全省70%、全国15%左右的市场份额。

去哪招人,怎么留人,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绕不开的坎。

“船湾镇的服饰产业规模壮大,可服装设计人才跟不上。”

6月26日上午,一场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交办会在醴陵经开区2楼会议室召开,企业、职能部门面对面,对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进行现场督办。

当天会后,醴陵市人社局联合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调研,准备开办服饰专业长期培训班。

醴陵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赖艳霞介绍,这样的问题督办会每月一次,集中督办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将长期跟踪调研。

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县市“人才鸿沟”的集中表现。

醴陵虽身处长株潭都市圈,可与省会城市相比存在较大资源差距,引才留才优势不明显。

2016年,醴陵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柔性引才”的人才发展路子:人才引进突破地域、户籍等限制,无需刚性落户,“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今年5月,17位来自先进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家高层次人才来到醴陵,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支招献策。

专家陈林在时代金属生产车间为企业现场“问诊”,让企业受益匪浅。“陈老师在‘微通道换热’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针对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很多前沿的指导意见。”时代金属技术总监张鹏说。

目前,醴陵市在产业领域,以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专家162名,服务企业110家,构建起“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不让人才和企业家多等一分钟。”醴陵市委书记王利波介绍,醴陵对人才高看厚爱,明确由县处级以上领导一对一联系高端人才,推出“人才绿卡”,整合人才资源,不断探索革新柔性引才办法,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调研启示

以更大力度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劲

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天忠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民营企业的生命力。从调研样本醴陵市来看,民营经济之所以能不断突破瓶颈,持续有质有效发展,关键正是创新之变、创新之力。

对民营企业来说,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创新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

如何更好推动民营企业的创新?一方面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家有高度的意识、自我加压、以等不起的勇气主动创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尤其需要政策的动力、推力、助力。

对此,要及时推出“对胃口”“解难题”“纾痛点”的支持政策,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鼓励支持他们勇于敢于创新,大幅度提升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体来看,可从以下方面加力、发力。

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因地制宜、聚焦主业,加快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极具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法人治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挥优势、挖潜补短,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引导更多的民营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独立承担或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与有关方面联合承担科研项目,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和畅通科技创新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对民营企业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和紧缺人才,按政府人才政策体系,在职称评审、住房、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力度,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