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往事:益阳籍外交官给数千犹太人发放签证

2015-07-27 15:38:4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军 曹荣 石科圣 陈泽伟 汤济夫

萧山令 (资料照片)

萧山令南京保卫战殉难请恤公函。

 

何凤山博士 (资料照片)

何凤山一九三九年为犹太人签发的前往上海的签证。

三湘统战网7月24日讯(通讯员 杨军  曹荣 石科圣 陈泽伟 汤济夫)山令凤山两英杰,益阳人民好儿男。不畏强暴秉忠勇,名并钟山气如虹。犹太临危伸援手,义薄云天胜浮屠。 

益阳四方山下、叶家河畔,哺育出两位反法西斯英雄,他们是萧山令、何凤山,并称“益阳双雄”。

萧山令,益阳市赫山区(原益阳县)岳家桥镇四方山村人。在抗日战争南京保卫战中身兼6大要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率领将士浴血杀敌。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以身殉国,是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何凤山,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叶家河村人。他在二战时期任国民政府驻维也纳总领事,在1938至1940年间,给数千名犹太人发放了逃离纳粹魔爪的“生命签证”,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7月上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益阳双雄”的后人,走访有关专家,查阅相关资料。拂去时光的尘埃,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逐渐清晰起来,萧山令、何凤山尽忠尽义的形象在眼前活了起来。

益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胡立安说,萧山令、何凤山这两位益阳籍英雄,一个凛然正气、精忠报国,一个大爱正义、义举感人,一文一武,他们的行为诠释了淳朴重义、忠诚担当、胸怀天下的湖湘文化精髓,也体现了崇文尚义的益阳城市精神。

萧山令:尽忠职守保卫南京城

“我十万大军在前抵抗,不要害怕”

赫山区泥江口镇七里江村70岁的肖百钢是萧山令的孙子。今年6月16日,他被区里接去看新近排好的现代花鼓戏《益阳萧山令》,该剧以1937年南京保卫战的惨烈战事为切入点,表现了抗日英烈萧山令将军一生中“入军校”、“任县长”、“送妻儿”、“战孤城”等人生亮点。肖百钢小时多次听长辈讲起过爷爷的故事,见到舞台上的爷爷十分激动,他说这出戏把萧山令演活了。
肖百钢向记者讲述了祖父萧山令和父亲肖恢廓的一个故事。1937年,萧恢廓正在长沙一所学校读高中,眼见时局艰辛,深感日军残暴凶狠,在写给父亲萧山令的信中,诉说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同时也为父亲担忧。萧山令回信安慰他:“我十万大军在前抵抗,小日本只是井下一蛙,不要害怕……”
“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7月5日,萧山令之孙、52岁的萧运春从益阳到南京市参加纪念活动,这是他第一次来南京。他找到当年萧山令牺牲的地方,泪流满面祭拜祖父。他对记者说:“爷爷那么年轻就牺牲了,让人惋惜,但我为祖父感到骄傲!”
赫山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一级作家雷德高说,萧山令45岁时才是少将副职,在当时湘籍军官中名不见经传,但抗日战争使其成为名闻中华的英烈。随着雷德高的讲述,南京保卫战的场景一一再现。
南京保卫战从1937年11月18日打响。日军进攻南京有7个师团12万人,用飞机、坦克、军舰对南京形成立体包围。而萧山令指挥的守军,只有直属的宪兵和警察各6000人左右,以及两个直属陆军师和工兵部队3万人,再加上临时接管的国民党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三司令”所属部队和军校士官生,总共11万人左右,武器只有轻重机枪和山炮等。
在萧山令指挥下,南京城10余万守军同仇敌忾,英勇杀敌。11月26日,在萧山令宪兵部队主要负责的防区清凉山、明故宫一带,日军遇到顽强抵抗,死伤无数,不敢长驱直入。但经几天激烈交火,随着日军援军增加,我方守军终因装备落后、援军无望,士卒虽然英勇,但伤亡惨重,南京城岌岌可危。
12月8日晚,同乡部属陈楫川劝萧山令将军审时度势,以策安全。萧沉思良久,毅然答道:“我萧某受命全权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父老;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12月9日,日军一部冲进光华门内,军情紧急,萧山令率清凉门宪兵第2团火速增援光华门。期间,数次有流弹从他身边掠过,手下劝他回指挥部,他笑道:“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杀身成仁,今日是也”
赫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徐萍,曾到南京等地收集有关萧山令的资料。她说史料上对萧山令的记载不多,仅寥寥几句: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1937年12月12日,萧山令率部与日军激战,杀伤大量进攻日军。正准备同日军进行巷战时,他接到上级命令撤退。12月13日清晨,萧山令率领掩护撤退的部队抵达长江边,看到我军遭日军水陆夹击,军民死伤遍地,悲愤无名,疾声呼喊:“杀身成仁,今日是也!”随后率领官兵与敌人白刃格斗。宪兵如潮水般冲向日军,血战5个小时,最终弹尽援绝,萧山令以身殉国,年仅46岁。
噩耗传开,国人肃穆,老少含悲。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国民政府追赠萧山令为陆军中将”的命令。蒋介石训导手下军官时,常称“抗倭之战,能与城共存亡者,实以萧副司令为巨擘”。
“南京人民永远怀念萧山令”
“南京人民永远怀念萧山令。”前不久,记者从益阳到南京采访时,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说。
经盛鸿以南京为研究中国抗战史的切入点,写成了《南京沦陷八年史》。他对记者说,南京保卫战过去近80年了,第一手资料收集越来越难。现在南京有一个由普通市民自发组织的草根社团“南京保卫战调查团”,其成员包括的士司机、产业工人和警察等,他们一到节假日,就结伴探寻南京保卫战遗址。
经盛鸿还说,在今年初召开的南京市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建议把当年萧山令将军阵亡所在地下关的主街道,命名为“萧山令路”,让南京路名多点“抗战”味,让后代不忘历史,永远铭记英烈。

投稿邮箱:hnsxtztg@sina.com
联系邮箱:hnsxtzlx@sina.com